国风国潮,传统文化IP跨界,成为越来越多品牌的选择。
在大国崛起与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这一趋势仍将延续,借助商业品牌的影响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中国审美。
一个现象是,当品牌借助中国传统跨界产品时,往往只做限量款,当做营销事件,做完就结束了。而由于只是限量款,在产品的设计与包装上,也就没那么精美,甚至就是贴牌联名。
国潮、国风、汉服、古乐、非遗文化等等,这本质是中国审美体系。
商业品牌跨界中国美学,将会成为重要的品牌营销赛道。
这种跨界不再是短暂的,限量的营销事件,而是将中国审美的产品,变成规模化的爆款产品,成为大众日常。
接下来深入这一趋势,谈谈我的思考。
以下,enjoy:
传承传统,商业化创新
在传统观念中,文化与艺术应该反商业,应该是曲高和寡。
但实际上,不管文化还是艺术,都应该跃入商业,创造多方共赢的商业结构,进行规模化的传播与使用,进入大众日常生活,文化与艺术才得以传承。
在传承传统文化,塑造中国审美这件事上,我们要做的同样是商业化与规模化,将博物馆里的藏品,神龛上的经典都拿下来,通过商业创新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
是传承传统,不是回归传统。
比如汉服这件事,我的个人观点是以汉服的审美体系设计当代服装,而非回到唐朝。我相信未来一定会出现以汉服为基础的,可以让普通人日常穿着的新汉服。
首先从文化IP端,积极推动与拥抱商业化。
故宫的成功,给大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在故宫淘宝之前,我们去故宫在门口买票直接进,但现在据说提前预约买票才可以。客流量更大只是一方面,整个故宫作为文化IP,在很长时间内成为国潮的代表,在青年人群成为潮流。
故宫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将宫廷帝王文化从博物馆中拿出来,变成平民化的文创商品,销售给更广泛的大众,成为日常。
然后从品牌端,将跨界沉淀下来,从限量款,到日常款。
这方面的趋势比较明显,从国潮的的流行,到中国审美的全面崛起。
跨界策略上,也将会从营销事件为目的的限量款,到产品规模化日常款,实现品牌与传统文化IP的双赢。
一种是跨界具体IP,比如故宫、长城、敦煌等等。另一种是跨界中国元素,比如古乐、汉服、古建筑等等。
花西子整个品牌气质就是中国风,跨界中国元素的日常款产品,将欧美审美下的彩妆中国化,这本质也是跨界中国美学的规模化产品。
当然也可以跨界具体IP,为什么不能与故宫长城共创产品,然后规模化销售呢?
传承传统,需要IP方与品牌方合作共创,让中国美学的产品,不仅仅停留在跨界,更要成为日常。
在日常消费与生活中,传承中国文化。
接下来谈谈案例,一次品牌跨界引发的社会创新,一个未来可期的文化IP。
运河出土,一次社会创新
京杭大运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堪比长城。
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很高,但这并不是一个容易打卡游览的景点,而是横跨南北1797公里长的河流,所以大众影响力没那么高。
这一次,通过商业创新,推动运河文化成为潮流。
大运河疏浚,是一场持续了2500年的超级工程,仅8公里河段就要清理出30万立方米淤泥,相当于一个故宫。
富含营养的淤泥被清理出来后,没有被有效利用。
本着让一切更划算的原则,聚划算聚划算联合水利部质标所、中国青年报社等多家单位发起“运河出土”计划。利用平台海量商家、供应链和技术优势,创意赋能大运河淤泥的多元价值开发,打造系列文创产品。
人人一捧运河土,续写运河新故事。
我们展开讲讲:
一次品牌跨界
这个项目的初心很简单,就是基于聚划算的“划算”心智,让运河土被利用起来,承担品牌的社会责任。
“运河出土”首发项目是与“超级植物”联合研发,水利部质标所、中国青年报社支持,将运河河底极富营养价值的泥土,通过无菌技术,改造为可家庭种植产品,让年轻人在家也可轻松种出小麦。
我已经种过了,在冬天的办公桌前一簇绿色小麦,心情会非常治愈。
作为“运河出土”计划的首发产品,在C端消费者心智中,成为爆款并建立运河文化的心智。
但在B端要向更多品牌商家传递,你也可以来跨界运河土,共同打造运河出土产品。
成为社会创新
到第二阶段,便是发动更多品牌加入,推动社会创新。
对于聚划算来说,并不是要卖爆某一款产品,而是将“运河出土”变成IP,让运河土成为品牌争相跨界的产品,驱动更多品牌加入这场运河改造计划,让1797公里清理出来的更多淤泥,都得到有价值的利用。
在传播阶段,聚划算联合B站UP主,将运河土做了多元方向的探索,比如叫花鸡、松花蛋、泥塑花瓶等等。
左右滑动查看军训图集
郭杰瑞与食贫道两位UP主联手,带上运河土去景德镇制作了墨西哥烤面包窑,以他们独有的方式,推广运河土的影响力。视频上线即登上B站热搜总榜第一,吸引到更多人对运河土文创的兴趣。
在运河出土计划第一阶段,一个爆款绿植,一支全站热搜视频,多种文创产品拓展。
引起一些关注后,仍需要更多品牌加入进来,共同打造“运河出土”的文化IP。
塑造文化名片
最后我们展望一下,如何将“大运河”塑造成为文化名片。
首先是将源源不断的运河土彻底商业化,每年运河疏浚工作会产出大量运河土,这足以支撑起大规模的商业化。
聚划算的责任,一是将“运河出土”计划传播出去,在C端产生影响力,以此来驱动B端品牌的跨界。
如果我是品牌方,某产品用无名土和运河土之间选择,我肯定选择知名度更高,且更具文化价值的运河土,这在C端也能产生文化溢价。
当“运河出土”跨界出更多爆款,成为新国潮网红后,文化价值就开始凸显。
“运河出土”成为大运河文化的入口,这条连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有太多可挖掘的价值,不管从历史文化层面,还是沿途风景,都将有机会呈现出来。
大运河未来可期,有机会成为与长城一样,中国文化的重要名片之一。
总结展望,跨界策略升级
最后总结一下——文化IP商业化,品牌跨界规模化,塑造中国美学体系。
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愈加认同,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跨界中国传统,包括,国潮、国风、古乐、汉服、历史文化等等,这本质是一套传承下来的中国美学体系。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会重新塑造一套更加当代化与国际化的中国审美。这需要从文化IP与商业品牌两个层面共同推动。
首先是文化IP的商业化,经典不是用来供奉,要运用于生活,走进大众日常。
我们的故宫、敦煌、大运河等等,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文创品牌,也可以开放给更多品牌共创。
我们的古乐、汉服、瓷器,也可以成为更加当代的元素,运用于大众生活日常。
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创造多方共赢的商业机制与IP,让品牌方也能获得更大收益。
比如“运河出土”这个项目,并不是躺平等待品牌方上门。通过政府部门与聚划算平台的力量,将闲置的“运河土”打造成网红资源,与运河土联名的产品,可以卖的更好,那品牌方自然更愿意来跨界,这件事情才能可持续运作下去。
这个项目让我们看到,更多没有被发掘的文化IP,可以通过商业化的推动,集结更多商业力量,完成社会创新。
可以肯定的话,未来很多中国品牌的产品,都会越来越融合中国美学。
然后是品牌跨界规模化,这会是一次跨界策略的升级。
跨界热已经好几年,现在甚至已经不太热了。即便现在跟很多人谈跨界,大家的认知仍然是两个品牌联合出一个限量款,制造一波注意力,仅此而已。
但未来的跨界策略,一定不止停留在营销上,将会产生更多爆款产品。
营销事件化跨界,对品牌收益越来越低,同时投入预算与精力有限,出来的产品品质堪忧,更多是个噱头而已。这类限量款浅跨界,大概会越来越少。
随之而来的是沉淀下来的,更加深度的产品跨界。
在国潮国风领域更需如此,以商业创新,传承中国美学体系,以精心打磨设计的产品,走进大众日常生活。
希望明年,能看到更优秀的国风跨界产品。
以上。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DLZ123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版权为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
网站运营至今,离不开小伙伴们的支持。 为了给小伙伴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和资源的对接,特地开通了独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运营大神,不时会分享一些运营技巧,更有一些资源收藏爱好者不时分享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料。
现在可以扫码进群,备注【加群】。 ( 群完全免费,不广告不卖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