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不买单了?出口增速三连跌,数据背后暗藏玄机
根据海关统计总署数据披露,按照美元统计,我国7月对外进出口环比下降3.4%,1至7月累计同比下降6.1%。其中7月出口总值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14.5%,1至7月累计同比下降5%。
7月进出口同比增速创2020年2月以来单月最大跌幅,也难怪外贸人忧心忡忡。
图源:海关总署
8月数据即将披露,然而市场上也并未持乐观态度,中经数据预测,8月我国进出口将继续承压,出口额预计下降速度为10.6%。
现今,中国外贸数据究竟是怎样的?数据背后的成因又是什么?跨境人该如何应对?
出口三连降,出口欧美遇“寒冬”
从整体数据来看,5月以来,我国出口三连降,分别同比下降0.4%、8.4%、9.2%(以人民币计算)。
图源:海关总署
从地区划分,欧盟、北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出口额同比都有所下降,但根据贸易总额来看,欧盟和美国市场出口额的同比下降,对整体出口增速的影响较大。
以人民币计算,中美1-7月贸易总额约为2.64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95万亿美元,进口额为6911.2亿美元。1-7月累计进口额保持增长,同比增速为2%,出口同比降低13%。
前7个月对欧盟的出口额也超2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6%,进口增加了5.1%。
如果按照美元计算,出口同比降低的速度更“触目惊心”,美国为同比下降了18.6%,欧盟为8.9%。
与中国较大的贸易合作者,均相对去年减少了在中国的进口,也难怪整体增速下降。
相对比较好的消息是,按照人民币计算,我国与东盟、非洲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均保持同比增长态势,尤其是对新加坡、南非的出口,增速明显。
数据的变化也彰显着我国对外出口的格局、形式的变化。最为直观的就是,欧盟、美国占据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在不断滑落,有数据显示,2017年能达到15%、14.2%,现今约为13.7%、11.2%,东盟反而成为了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
那么,欧美人究竟为什么不买中国货了?中国卖家在国际上遇到了什么新变化?
出口欧美数据下滑明显,
问题出在哪儿?
其一,全球经济弱复苏是多个经济体共同面临的挑战。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这份“寒气”是仅中国能感知到的,还是全球性的。
市场上一度有越南要替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消息,然而根据越南新发布的数据来看,越南也没那么好过。8月越南出口同比下降超7%,1-8月越南对美国出口下降了19.1%,对欧盟下降了8.3%,没能遏制住下滑趋势。和我们隔海相望的韩国,7月份出口额同比下降16.5%,创2020年5月以来最大降幅。
欧美作为主要的消费市场,数据带来的直观感受是,这些地区消费者的购买力在下降。在历经疫情、俄乌冲突、通胀、能源危机之后,“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像德国,继2022年第四季度后,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再次环比下滑0.3%,美国也面临物价问题,工资涨幅难追物价涨幅。
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这份“寒气”传递到了每一个有对外贸易的国家身上,外需不坚挺,身处其中的我国也无法避免受影响。
其二,在于受统计方法、欧美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
2022年,亚洲对美国的出口,确实一直在暴增。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在去年9月达到了峰值。
图源:华尔街日报
美国2022年经历了高通胀,全年平均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约为8.1%,40年难得一遇。美元又影响全球汇率,导致欧洲也通胀严重,所以整体物价水平较高。另外,受俄乌局势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也快速上升。如此,就算贸易量变化不大,总额也会大幅增加。
多重因素叠加,2022年出口迎来爆发期,使得基数增高,今年在经济回落后,再和去年同期对比,自然就呈现下滑趋势。
其三,在于政策性因素影响。
中国出口额下降,全是大环境的因素么?也不尽然。
美国摇旗呐喊与中国脱钩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各种高关税、进口限制层出不穷,减少的进口额,约80%来自于环太平洋。与此同时,是美国从墨西哥进口保持增长。高技术产品领域,美国前5个月从欧盟进口增幅为15.7%,出口增幅为31.6%。
还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外的“工厂”正在被搭建,西方话语权下的一些企业正将产业链迁移出中国,越南、墨西哥等成为新的目的地。
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培养出新的替代中国的地区,在高端制造业上,和加拿大、欧洲更深的绑定,美国想全方位把中国踢出局。中国原是美国最大进口来源地,现已跌至第三位,墨西哥成美国最大贸易国。
另一方面,除了受美国“拉帮结派”影响外,在经历过疫情之后,许多国家也开始自发考虑供应链的多元化、安全性问题。这些国家不希望过度依赖某一个国家,也希望供应链能尽量不受政治的影响,所以主动搭建更为多元的产品供给体系。
出于国内产业升级及海外更为廉价的人工成本、原材料的吸引,国内本土中低端的制造业主动外迁,这部分价值一般有的也并没有算到我国出口额里。
产业链外迁叠加西方国家的政策影响,加剧了对欧美出口额的降低。
中国卖家如何应对
从全球价值链角度考虑,产品更多的价值来自于研发与品牌,制造过程是价值较低、贡献较少的环节,也容易受制于人、被替代。
所以现今局势,既是挑战也是转变的机遇。
对于有一定积累的工厂型企业来说,利用“中国制造”的名声打造品牌,是转型可以考虑的方向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全球消费者的消息并没有那么闭塞,一些品牌背后的代工厂逐渐被人熟知,“中国制造”的名号也是全球皆晓。这都是工厂型企业可以利用来转化为品牌的力量,从而努力将自己变为龙头企业。
对于已经是头部品牌的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升级,是他们最大的内驱动力。大疆作为无人机界的头部品牌,被美国制裁后,其反而提升了在美国的价格,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也有增无减,消费者很清楚这部分涨价来自哪里。这就是做到行业霸主位置、拥有核心技术的魅力。
而加入全球价值链,成为其中一员,是中小企业克服障碍、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方向。比如沃尔玛作为大型零售商,在中国就有约5万个供应商,他们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电商等渠道进入美国市场,但成本投入较大,受政策影响多,但是如果通过沃尔玛渠道,相对就容易一些。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各个产业链里参与深度、广度是全球其他地区难以匹敌的,全球经济形成的供应链合作格局,不是短期内能破坏的。对于分外努力的中国企业来说,没有被封锁的出海路。
例如,中国与墨西哥、东盟间的贸易近些年保持了高速增长,东盟甚至超越欧美,一跃成为我国贸易量最大的地区,然而他们那里的需求量,吃得下中国这么大的产能么?
图源:海关总署
或许,还有一部分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是,既积极开拓新的市场,满足他们的需求,也通过与这些新兴市场建立更为密切的经济关系,将部分产业链转移出去,利用当地资源作为引擎,向全球继续供给产品。
今日作者:李蒙蒙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DLZ123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版权为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
网站运营至今,离不开小伙伴们的支持。 为了给小伙伴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和资源的对接,特地开通了独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运营大神,不时会分享一些运营技巧,更有一些资源收藏爱好者不时分享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料。
现在可以扫码进群,备注【加群】。 ( 群完全免费,不广告不卖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