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刘润    主笔 / 万青    责编 / 莹莹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644篇原创文章



管理是平衡的艺术,也是实践的艺术。
一家公司想要做大事,就必须有一套非常高效的协作机制。
一个组织,成员们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其背后必然存在一条核心管理执行原则: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组织成员中,每个人都扛着自己的责任往前走,并愿意把后背交给彼此。
那么,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如何做到,让团队成员践行这一条核心原则呢? 
一定要理解,并达成共识。
也许你比对手有更多的用户,更好的技术,更多的资本,但是,如果你没有一支有效协作的团队,所有优势都无法发挥作用。
一切都无从谈起。





凡事有交代

什么叫“凡事有交代”?
有次和办公室的同学们开会。
我讲完后说:
你们的责任,就是让我从这一秒钟开始,把这件事给完全忘了。
这就是我对你们的要求。
什么意思?
责任,不是我们一起计划10件事情,然后你去做。这不叫责任。
因为再聪明,想得再全面,也一定至少有20件事,是我们没想到的。
这样的话,我就要时时想,我们忘了什么没有?我们忘了什么没有?
这时,你没有承担起责任。
责任到底是什么?
责任,不是对那些想到的事负责。
责任,是对那些“没想到的事”负责。
一个人最大的能力,就是让人放心。  
不需要你有多大的能力,你需要让我知道,你的能力边界和行动进度。
让老板信任,公司重用,投资人放心的一个最基本品质,是可靠。
你的手机一定要能找到你,切忌不接不回。
你的行为一定要基本稳定,切忌变化多端。
你的承诺一定要次次兑现,切忌大话无为。
可靠是一种“钝品质”,要如鼎一样稳重,需要“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起”。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被提出来,就永远不能消失。
这件事情的结束方式只能有两种,第一种是被完成,第二种是被发起者取消。
如果一件事情交代下去,没有人问就渐渐消失了,那么组织的协作机制就是失效的。
凡事有交代的本质,就是给任何事情扣上闭环,有开始就必须有结束,避免石沉大海。
你需要理解,生命中的一切事情,本质上都是一个项目。
而项目管理中,第一个关键要素,就是:
循环。
既然是有头有尾的事情,就要:“用循环解决问题”。
循环过程分为5个步骤:
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
1)何谓启动?
这事儿值不值得干?我们要不要干?需要哪些人?需要多少钱?
2)何谓计划?
这事怎么干?投入多少时间?谁负责什么事?什么时间节点完成什么结果?资金怎么分配?资源怎么调配?时间怎么分配?任务怎么分配?
3)何谓执行?
既然分配了,那就按照公司战略完善高效执行下去,不要眼高手低。
4)何谓控制?
谁在负责这件事情?做的进展如何?达成目标了吗?按照进度跟进了吗?
5)何谓收尾?
无论成败与否,我们来复盘一下有什么经验?什么教训?
这5个步骤,构成完整循环,且缺一不可。
凡事有交代的背后,是一组严密执行的步骤。






件件有着落

我们在工作中夸奖一个人,常常会说:
这人靠谱。办事能落地。
人狠话不多,招招见血,刺中项目管理的要害。
什么叫能落地?
在工作中,你会发现有的人聊起事情来,口若悬河,特别有激情,但就是上不了手,纸上谈兵。
做事毫无章法,没有丝毫策略意识。
嘴上挥师百万,实际战场逃兵。
从外部看一件事,和真正上手做一件事,体感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一个创业者不停的说“我”,我想怎么样,我计划怎么样,我打算怎么样,我认为怎么样,我要怎么着,眼里只有“我”的视角,其实非常危险。
因为“想象世界”和“真实用户世界”往往相差千万里。
很多事情你没有干过,只是坐在那评论的时候,你觉得别人这有问题,那有问题,应该这么干,那么干。
但是当你亲自上手的时候,会发现,你在外边观察这个事时,只看到10个点,而实际做起来,可能面临的是100个点。
剩下90个。
你,根本就没有想到过。
对于别人的工作,对于别的行业,不要随意评判对错,随意给批评。
认为我随便做做,都比你做的好。
随便换一个人,都能快速碾压你的业绩。
你要知道,每个看似愚蠢的决定背后,都是无数复杂的妥协和平衡。
每个行业里,真正专业的力量,是外行无法理解的。
在校运会上卖过零食的,总觉得自己洞察零售。
有一两个拿手菜的,总觉得自己可以开餐厅。
看到别人做自媒体,觉得写字,这谁不会?
对于没有亲自俯身经营的事情,要时刻保持谦卑,时刻保持敬畏。
哪怕是一份特别简单的工作,也需要常怀敬畏之心。
因为,实际做起来,永远都会有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情况发生。
那么,在执行目标的时候发现有困难怎么办?
你应该及早意识到这些困难,然后主动去找资源,想办法解决。
这就需要你快速从100个点里,分辨出哪些点是最重要的,我应该从哪个入手,我应该运用哪些资源,我应该如何去做,然后马上做起来。
在组织前进的过程中,有目标,就一定有通往目标路上的障碍。
遇到障碍后,焦虑,是正常的。
但是一个成熟的人,能快速走出焦虑,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目标常常是两难的。既要,又要。
这就需要迅速从焦虑中走出来,不是往后退,不是恐惧变化。
而是必须把全部的心思,放在搬走石头,解决问题上。
一件事,在没有做之前,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碰到一个新事物或者不懂的问题,怎么办?
先去试。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尝试失败了怎么办?
即使失败了,也尽了最大努力,把所有可以尝试的方法穷尽了一遍。
这就叫做:
件件有着落。





事事有回音 

什么叫事事有回音?
我举个例子。
将军派一个团在凌晨3点前必须攻下某个山头。
在凌晨3点前攻下某个山头,这就是将军给这个团的团长定下的目标。
那你说,对于团长来说,在凌晨3点攻下还是在凌晨5点攻下,有区别吗?
如果是在凌晨5点攻下,那不也算完成了任务吗?反正我把山头攻下来了对吧?
听上去好像没什么毛病。
但是,团长可能不知道的是,将军让他在凌晨3点前攻下,是因为凌晨3点半大部队要通过这个山头。
如果他凌晨3点前攻不下,那大部队就无法通过。
所以,如果团长私自改了目标,凌晨5点才攻下山头,那将军的整个计划就被打乱了。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所有的目标,都是为了更高层面的协作。
一个大目标,是无数个小目标聚合起来的。
而定目标,就是为了形成一个分布式协作网络。
定目标,意味着团队成员把后背交给了彼此。
所以,给每一个人定下目标,这是一个组织能够协作的前提。
如果一个管理者,在布置执行任务的时候,需要时刻来问:
有没有遇见问题?
怎么回事,这么长时间都没给我消息?
现在进度怎么样了?
这时,你没有做到事事有回音。




最后的话


管理是平衡的艺术,也是实践的艺术。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每个组织成员都深刻理解、并愿意认真践行这条原则。

团队才会形成一个高效的协作网络。
每个人都扛着自己的责任往前走,并把后背交给彼此。
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


推荐阅读: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自主性的不同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
  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刘润我们一起

洞察商业本质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刘润,洞察商业本质


品牌推广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和30000位岛民一起
把别人的顿悟,变成你的基本功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