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见了几个比较上规模的前辈,一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从业越久,思虑越深。之前有一个朋友跟我说,现在的跨境电商就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不要看现在外面多热闹,其实里边的人在想的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这几年跨境很火,但是也明显开始分层了,小白相关有一系列产业链,大卖相关有一系列产业链,这两者之间有壁,不在一个大气层。



其实所谓电商,无非就是两件事,流量和供应链。通俗的说就是:你卖啥?怎么卖?


在大部分电商教程中,这两个东西一个叫做选品,一个叫做运营。所以你会看到市面上大部分的小白教程都在教你这两样,这两样也基本上是让大部分小白卖家无法进入专业卖家的门槛。小猫认为,这两样东西如果你有一点能做好,都是可以成为专业卖家的,但是大部分人很难,所以很多人会成为炮灰。


而大卖家早已经过了这个阶段,小白还非常流行的“测品”、“测平台”、“测流量”,在老卖家看来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因为小卖家还在新手局,过两关就很开心的阶段。但大卖家基本都在生死局,是过不去就会死的阶段。


其实所有电商无非都会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能出单。这个阶段是玩票和职业卖家的分界线,一单卖不出去的基本很快会放弃,但也就避免了入坑。但是一旦尝到一点甜头就很容易头脑一热进入电商这个大坑。


第二阶段是能持续稳定出单。这个阶段是爆品玩家和真正的大卖之间的分界线。爆品爆单之后往往无法持续,而且一旦赚过快钱的人很难接受赚慢钱,大概率就会走上不停赌爆品的路线。这种后期很容易变成资金盘或者灰产,其实是没有积累和沉淀的。但是这一点,大部分人只要在赚钱就意识不到,只有少数人会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反思,并且开始深耕一个类目。

第三阶段是把一个类目做深做透。所谓“一米宽,万米深”的基本都是靠时间。小猫个人认为,不管是不是专业相关,一个团队但凡在一个类目做过五年以上,他们的认知绝对在新进玩家之上,这也是所谓“供应链优势”的起点。这个阶段拼的其实是时间和定力,也是短线卖家和长线卖家的分界线。也是这个阶段,布局了品牌的人可以开始真正发力。


第四阶段就是真正进入核心战场。这阶段如果你很幸运成为了头部,就要开始和各种实力对手打仗了。也是在这种阶段如果很不幸你走错路了,那就是千辛万苦起高楼,一夜回到解放前。所以做到这个规模的老板一般是最有钱但是也最慌的,在这个阶段不同性格的老板往往会作出不同的选择,决定他们是小富即安还是成王败寇。


第五阶段就是大结局。俗话说,会买的是学生,会卖的是师父。不管是上市、并购还是就关了账户走人,跑出来之后才知道这一切值不值。有人不下牌桌,一路做大做强,仍旧活跃在人前。有人见好就收,事了拂袖去,在江湖上留下各种传说。


每个阶段的卖家想的问题,关心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甚至相互之间都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因为一个类目和另一个类目就可能差得很远,起盘方式也可能完全不同。


你要认清自己在哪个阶段,才能知道关注的重点是什么,以及未来的路想要怎么走。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的朋友和同路人。


小猫认为,在早期以选品为驱动力的玩家,核心就是流量。而后期已经突破了流量瓶颈的玩家,核心就是供应链。而品牌,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所建立的护城河和壁垒。


换句话说,在早期你的货再有优势,你不会营销,这个品打不出去,你也是好酒烂在巷子里。但是后期你已经充分知道这个品是可以卖出去,且可以长期卖得好的时候,你想要更进一步,就不可能不碰货。


但是一旦碰货了,你的风险就开始高了。


还记得小猫刚入行的时候,有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老前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年轻人,好好搞流量,千万别碰货。


那时小猫还年轻,没有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现在终于明白了那时非常不解的问题:为什么这个大哥看着这么厉害,还会亏这么多钱?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玩流量和玩供应链的人,性格大概也比较不同。都说玩流量的骗子多,因为确实流量是个比较虚的东西,理论上说只要有一台电脑,一个手机,都可以搞起来。但是供应链涉及的完全是实体,搞厂房管工人这些,需要的是非常接地气和强大的执行力。


所以你会发现,玩流量的小年轻特别多,号称自己不到三十就已经创业成功的,基本都是流量出身。搞供应链的基本都是阿叔阿嫂,而且即使身家过亿,看着也是朴实无华。


正因为这两种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技能,所以很难有团队可以两者兼备。但一旦要二选一,就必然导致在某一方面有短板。


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关于这个问题,小猫以前有过一篇万字长文随便说说:供应链优势到底是个啥优势?



现在过去了几年,小猫对于这个问题又多了几分理解。所谓供应链优势,其实就是重资产的优势:当你有一堆厂房、设备、工人、生产线的时候,你就必然比别人承担了更大的开发和备货成本。而这些成本是你的大部分竞争对手无法做到的,所以你就可以获得相对优势。


现在跨境圈跟以前很不同,之前的跨境其实大部分是外贸起家,所以大家对重资产不仅没有抵触情绪,甚至还很渴望的。比如真正第一批发家的人,基本上全是自营工厂,说起来某某人有一个多大的厂,是很骄傲自豪的事情。


但如今的跨境基本上每个人都在跟你讲轻资产。小猫认为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服务商越来越多,但是很少人真的愿意做卖家的原因。


前不久小猫去参加一个活动,就有一个很直观的感觉,其实新手卖家现在是行业外进来的占多数,反而但凡是在跨境圈混过几年以上的,或者是在大卖那里上过班的,基本上自己出来单干都想做服务商。


为啥呢?因为行业内的老人都已经看懂了,电商做到最后就是避免不了重资产,与其承担这么高的风险,还不如当个中间商旱涝保收。


所以大家都想走轻的模式,我代运营,我代发货,我代理品牌,或者直接当个网红为别人代言,什么都是“代”,那到底是在给谁“代”呢?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就是一个项目各种服务商都有了,但是就是没有货。各种服务商跟你说,只要你有好货盘,我肯定能帮你卖出去,但是问题是好货盘在哪儿呢?


因为没有供应链啊,这些供应链的人都被吓怕了,谁还愿意去投入给你搞产品开发,大量生产?


所以真正的大卖最后一定会走上自己开发的路线,这也是真正的产品竞争力的开始,但也是一个信念之赌,不成功便成仁。


前几天一个大哥跟我说的话,我细想觉得非常有道理。他说,以前的社会是笨人多,聪明人少,所以只要你比别人聪明一点,就很可能赢。但现在的社会是聪明人太多,笨人少,所以反而你去跟人比聪明变得特别难,笨人可能又有了相对稀缺性。


以前的所谓笨人,无非就是不懂所谓模式创新,觉得只要是卖东西,总得先开发生产,做品质做口碑,就算亏了也只能认了。


但聪明人是会规避风险的,最好是空手套白狼,而且还轻松,躺赚。


在大概五年之前,有一波电商的融资热潮。因为自己不想承担这个风险,所以采用外部资金的方式,倒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已经几乎没有资本的助力,无论是让营销型老板自己真金白银的掏腰包去自建供应链,还是让工厂型老板烧一时看不到回头钱的广告费,都是壮士断腕的事情。


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都倾向于保守。轻资产和重资产,将会走向两种不同的方向。


流量向左,供应链向右,你会走上哪条路?欢迎加小猫(wx: unicornkitten) 一起探讨。




点赞(6)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