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牌桌两端,只剩中美。很长一段时间内,关税战乃至整个中美博弈都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终点。大国间的博弈会在碎片化、阶段性和特定领域的妥协中慢慢演化。除了巨额关税外,特朗普也全面叫停了“小额豁免”。即之前凡通过直邮交付给个人买家、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可免税进入美国的政策,此项政策也是Shein、Temu等跨境电商平台得以在美国市场蓬勃发展的基础之一。叫停后,依附几大平台开展跨境小包、没有备货海外仓的中小卖家受影响巨大。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去年,Temu就开始全面向半托管模式转型,鼓励商家通过海外仓备货实现本地化销售;Shein已经在美国搭建起三个大型配送中心,以加速物流配送和服务相应速度。
关税政策虽然会在短期时间内让存量的商家更多置办海外仓,不过长期来看,这提高了从事跨境电商的门槛。而且哪怕转变为本地电商,在面向SKU众多、更迭极快的品类(比如服饰),短期内也很难判断在美国库存的配置,仍然存在不小商业风险。

当然。今天的全球供应链早已不是线性结构,而是高度交织的系统工程,完全绕开中国并不现实,但可以部分转移。供应链迁往东南亚和墨西哥是最普遍的选择。
这种转移不可能一开始就全部切换为自己生产,而是循序渐进,先以部分自己生产加部分外部协助,寻找平衡点。较为可行的做法是,前期将中国原材料或者半成品运到国外去组装和包装,后期则在本地生产一些原材料或者外协。通过布局东南亚等海外工厂,再全链路考虑自有工厂的生产成本。
一般来说,抱团迁移会是更为普遍和可行的方式,即产业链的上下游一起迁移。但这势必会造成国内工人的岗位大幅减少,原工厂周边服务性的业务也可能因为产能外溢造成业务损失。加强产业链上游核心供应商的合作,迁移不出去的那部分供应链都是比较核心的,理论上他们的业务受影响程度会小一些,甚至因为制造业外溢带来更大的业务可能性。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应对。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东南亚国家出口美国的关税政策优势和低成本优势,会逐渐替代中国制造。但如果品牌出海,将供应链选择落地在东南亚或者墨西哥、非洲都是必要的,东南亚的优势是成本低廉,墨西哥则与美国市场接近,享有关税优惠。
但迁往墨西哥,同样有许多不稳定因素,首当其冲就是原产地证明。
所谓原产地证明,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获得当地C.O.(即Certificate of Origin),第二部分是满足进入美国时CBP申报针对原产地的要求,后者取决于相关第三国是否和美国签署贸易互惠条例以及是否属于普惠制原产地规则的适用国。简而言之,就是为了杜绝用转口贸易或简单的零部件拼接来避税。根据美墨加协定,若产品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使用了非原产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材料(例如:从中国进口的原材料),则不再属于完全获得产品,该产品是否能够获得原产地资格,需要判断是否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如果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需要判断区域价值含量标准是否达到最低标准(交易价值法不低于60% /成本法不低于50%)墨西哥政府正通过削减关税优惠、提高进口免交增值税门槛等方式大力促进本地化供应链的发展,这和中国曾经走过的路径相似。后续,墨西哥政府也一定会再对中国加征关税,这是墨方向美方缴纳的“投名状”之一。中国出海企业应该提早布局,对墨西哥的供应链转型本地化。摆在Temu、Shein等面前的,几乎只有“本地化”一条路。
受“小额豁免”取消影响,TikTok Shop近日向美区卖家发布通知,将自5月2日起,对入境商品征收30%从价税,并分阶段加收单件25美元(6月1日前)或50美元(6月1日后)的特定关税,同时要求承运人缴纳国际保证金。Temu和Shein目前尚未公布应对举措。
受波及的平台型巨头将全面国际化,在当地开展业务,区分国内和国外供应链。
Temu和Shein都已在多个国家推动更深入的本地化,加速招揽本地商家。Shein在土耳其、巴西等地布局产能,Temu则计划在4-6月开放6个“本对本站点”(local-to-local)和9个“半托站点”(都面向拥有本土发货能力的卖家,前者针对海外本地主体公司,后者针对中国主体公司)。近日,Temu与DHL签署了备忘录。备忘录称,DHL集团将运用其专业物流能力支持Temu在欧洲的本地化运营,特别是其“本对本”商业模式。这一模式使本土企业能够在Temu平台上直接向本地消费者销售,并完成本地履约。Temu预计,其欧洲总销售额的80%将来自这一模式。
如果美国市场受到影响,欧盟最有潜力成为匹配中国的市场。2024年,欧盟27国GDP达19.4万亿美元,人均GDP超4万美元,消费结构以高端制造(德国汽车、瑞士钟表)、文化创意(法国奢侈品、意大利时尚)、绿色科技(丹麦风电、瑞典环保技术)为主,与中国 “制造业升级 + 消费升级”需求高度契合。美国是亚马逊的舒适区。它的比价系统几乎是贴身Temu在打,且因为有规模效应,亚马逊FBA(物流服务)比第三方价格还低,但在欧洲亚马逊就没有类似地位,Temu也的确在向欧洲挺进。是的,关税加征对家具和玩具、纺织品、汽车零部件、化工产品、钢铁和铝制品等行业均有较大冲击。这些依赖低端供应链的企业对美国市场依赖性强,替代市场开拓相对较为困难。
具体到光伏、储能、锂电等新能源产业,美国市场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美国传统能源发达,但新能源是全新产业,天花板足够高。目前美国锂电池对中国依赖度超过70%,特别是储能系统和低成本电动车需要的磷酸铁锂电池,则完全依赖中国供应。当下,美国使用新能源尚处于起步阶段,谷歌、苹果、Meta都在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中国新能源制造业几近饱和,出海美国也是最大的出路之一。短期通过谈判争取过渡期,为产业链调整赢得时间,长期则利用美国“既要脱钩又需中国产能”的矛盾,锁定中国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最终中国新能源产业需以技术迭代+全球产能网络+标准主导权构建护城河,有望将关税压力转化为产业升级动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全球智造”的跨越。这是目前的最优解。
政策风险只是赴美建厂难的表层原因,更系统性的问题是美国社会并不具备建立制造业工厂的现实基础。成本高且极度缺乏产业工人人群,且相较于人工成本问题,产业链集群问题更为棘手。
低端制造比拼的是原材料和劳工成本,中高端制造则是供应链整合、复杂设计,以及成千上万工程师与熟练技工的系统协作能力。制造业竞争拼“系统组织力”——能不能同时调动工程、质量、合规、客户交付等多个模块,并在地理上跨区协作。美墨加协议完全排除在对等关税之外,2023年对美国的出口约占墨西哥GDP的26.4%,这其中大概75%-85%是通过美墨加协议以零关税出口到美国。比起数倍、数十倍成本完全到美国建设,在墨西哥“曲线救国”仍然算得上制造业应对复杂中美局势的最优解之一,甚至有些企业家要求要完全(至少表面上)成为墨西哥公司。答案是否定的。
作为两个维度上的选择,前者是股权与战略主张层面的独立性,后者是执行与运营层面的本地适应性。一家中国公司完全可以在保持主要股东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做到用本地团队服务本地客户、合规本地化、组织机制本地适配。这在汽车、能源、医疗等行业都已经有成熟先例。真正的问题在于,企业是否愿意且能够在战略层面清晰判断“哪些部分可以共享,哪些必须拆分”。比如,美国《公司企业透明》法案就对10%+持股人的护照结构有明确要求,这种政策红线是“做自己”要考虑的边界,但并不妨碍企业去做“更聪明的本土化”。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只要能在美国建厂的生产商,都绝对不缺少客户。但鉴于地缘政治和能源行业的敏感,最重要的是前期做好战略规划,最好找到美国的投资人和渠道战略伙伴,尽快本地化供应链,避免将来踩雷,导致长期投资风险。依然是,但全球化正在重构。
全球化的语境以后将不再是某一、某些单一市场的扩张,而是更区域化的价值链重组。中美固然是两个最重要的大市场,但真正具备机会的,是那些能与中国形成互补结构的市场。比如中东“资金+基建”,东南亚“劳动力+产业梯度”,拉美“资源+本地消费力”等。这些地方的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投资,将是中国企业可以深度参与和全球化发力的方向。从宏观数据看,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约为50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到2.9%左右。中国对美国的依赖正在结构性减弱,这轮关税政策不会像上一轮那样形成系统性冲击。对于目标全球的中国企业,真正的挑战不在于直接损失了多少订单,而在于企业是否能借此倒逼自己组织升级、重构海外风险。理解“本地”+底线思维+充足弹药。
①、是对“本地化”的理解不够清晰,以为雇佣当地人就是本地化,实际上它还应包括客户接口、合规体系、组织授权等全流程能力;②、是风险管理机制薄弱,面对海外的不确定性,仍然习惯用国内节奏和认知做判断;③、是组织策略与业务策略错配,比如在市场拓展上很激进,但在人才储备、法务合规上跟不上,前期容易踩坑。这些问题的底层,其实是缺乏“系统性出海”的意识,把海外市场当成出口延伸,而不是全新的经营场景。越早建立一整套逻辑,包含财务模型、责任边界、风控储备和人才链路,越能形成真正的抗压能力。当下出海,首先要保持两年以上现金储备;其次要有心理准备,短期看两到三个月内,甚至更快,中美贸易关系会有解决方案,但,“我们都回不去了”。全球化是比消费还要永恒的赛道。不管当下形势如何严峻,跨境贸易仍将存在,并迎来产品、市场、模式的全方位变化。携手找到生存提质的空间,维系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将是出海人共同的命题。既然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征途不会因外部环境的震荡而停歇,那理清思路,建立起新型全球化语境下的底线思维,至少是目前最应该也最可行的事。
欢迎【联系我们】预约出海咨询服务|外贸营销方案策划:
Google Seo|Ads 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策划Google推广、SEO推广、B2B B2C建站、独立站建设SEO推广、多语种网站建设优化、商城站推广、联盟广告、展示广告、YouTube推广、Linkedin 领英推广,Yandex推广、FaceBook推广、海外推广相关营销课程、啄木鸟买家挖掘工具、关键词挖掘工具等等…?坛主——为您提供最齐全、最完善的外贸整合营销解决方案、Seo优化知识、Ads实操知识,Sns营销知识,营销方案推广策略等;联系我们,可为你免费提供网站Seo分析报告,Google大数据分析/账户分析,Linkedin领英营销,YouTube视频营销等相关福利。
? 联系人:刘敏 Brenda
?15889767613 / 13530172199
?2060752945@qq.com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