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关于看广告。

我的朋友圈从来不屏蔽任何人(哪怕是天天发广告的微商),我的浏览器现在也没安装过任何一款广告屏蔽相关的插件。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尽量多的看到多一些的广告,多了解一下市面上目前流行的一些套路(或者是从多个信息源收集信息)。

比如我现在打开某视频软件,直接弹到我眼睛里的,便是上面这两个广告。第一个是 Shopify 的联盟营销,通过广告吸引用户点击,当用户付费之后便能直接抽佣(而且这种广告大概率不是官方投放的)。而第二个广告则是将国内的“色流”玩法复制到国外,割外国人的韭菜。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当你反复看到这些广告的时候,大概率表明这些产品的 ROI 至少是能够打平的,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能赚钱的。

那我们通过这些广告,可以顺藤摸瓜去了解下这款产品,以及其对应的变现方法与盈利模式,于是便自然而然的掌握了这款产品的一种推广方法。

其实所有的项目或者产品 ,都是“旧酒”与“新瓶”的游戏,然后再通过「需求、流量、产品、变现」这样的商业逻辑进行排列组合。

而通过看广告去了解项目推广,这种方法的一个很大优势就是离用户很近,或者说是离需求很近。当你广告看得多了,自然就丰富了你自己的“项目数据库”,自然也就有了对新产品的触感。

之前看过一位老师的分享,他是把项目分成「需求、流量、产品、变现」四阶段,当你看到新的产品时,便自然可以将其按照这四个维度进行拆解,然后再收集到自己的项目库中。

日积月累,归纳总结得多了,自然便掌握了所谓的商业思维。

那有了这样的积累,当再去看一个新产品时(或者自己做一款产品),便能很自然的想到在某某场景下,这款产品应该使用哪种推广方式,以及相应的一些案例。

上面这些内容,便是我看广告过程中体会到的一些逻辑。不管是抱着批判的态度,还是学习的态度,多多了解并学习优秀同行的经验,总结归纳自己的商业模式,终究是没有错的。

说完了怎么从广告中学习别人的玩法,再简单提一下怎么利用别人的玩法(直接点说就是怎么抄袭别人的玩法)。

比如还是就上面 Shopify 那个广告,既然投放视频平台是能够赚钱的,那我能不能尝试着在其他的社交媒体上投放看看,或者能不能在 UGC 平台上做内容营销。

既然这个视频广告做的是英语的,那我能不能投放其他的语言。比如使用中文精准定位华人群体,使用德语定位德国市场。(注:其实这些广告形式都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我的浏览器语言是英语,所以看到的广告便是英语的)

而这上面的逻辑,则属于是「用户、场景、需求」分析方法了。

以上。


点赞(6)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