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经常更新投放经验教训,公众号回复“微信群”一起加群讨论投放技巧,目前7个500人的优化师交流微信群+多个垂直行业交流群。 关于自归因,以下是你可能想知道的知识点: 1,什么是渠道自归因,具体逻辑是什么。 渠道自归因,简单点解释就是你在买量的时候,由渠道自己来告诉你,我(渠道)给你带来了多少新增,对应还有第三方归因,通常是Appsflyer,adjust这些,大家用的是最后一次点击归因逻辑(谁最后点的广告算给谁,实际上会比这个复杂,但是简单点这么理解问题不大)。 自归因渠道的逻辑:“开发者(就是你)把所有的安装用户设备基本信息,全都给到广告平台(比如facebook),广告平台来认领到底哪些是广告平台带来的安装,认完后把觉得是自己带来的安装的设备信息回传给第三方,并且直接把结果在投放的后台统计展示出来(就是你在FB后台看到的转化数),第三方会再根据广告平台返回的用户信息,再根据谁是最后一次点击重新归因一次“。这里面还会涉及到一些点击归因和展示归因之类,以及还有一天点击还是7天点击等等,不过这些不重要了。 2,自归因渠道在投放的时候数据表现是什么样子? 最大的表现就是渠道统计到的数据和第三方的数据差异会比较大,具体多大又取决于渠道自己的归因周期,逻辑,以及你自己投放的量级大小,渠道多少,市场盘子有多大等等。 你理解上面的归因逻辑之后就会知道,各家自归因渠道都把点过/看过广告都算成了自己的转化,但是第三方按照最后一次点击算,那一定就会存在多个广告渠道都把某一个新增算成自己的,但是第三方只算最后一家。 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差距大小问题: 比如Google可以设置归因是7天点击还是30天点击,Facebook可以设置AEO的一天和七天,这里点击归因设置的时间越长,各家自己算到的安装会越多,和第三方的数据差异也就越大。 比如Google和facebook也都可以设置展示归因,而且Google还能设置超过一天展示归因,设置的时间越长,他能归因到自己的新增也越多,和三方差异也就越多了。除了设置展示归因周期长度外,还有如何计算展示归因影响也巨大,比如Facebook的视频观看他是看了3s就算还是看完整个视频才算?甚至有一些渠道是否还会直接把平面广告的展示也汇算进来?或者只是刷到了视频就算进来?前面门槛越低,抢到的转化归因就越多。 投放渠道数量越多,用户被各家都归因的机会就越大,三方和自归因渠道的差异就越大。而本身量级非常大,哪怕就只跑了FB和Google,只要量足够大,重叠的概率也就越大,差异也就越大,这个现象在小盘子地区会更加明显。 总归各家自归因渠道为了能让自己多算一些转化,都不断的发明一些新东西来抢占归因,比如以前可是没有展示归因的说法的,还有一些渠道会把展示归因放的位置特别靠前(当然不用管是不是自归因,也都有渠道在拿着个多蹭量)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自归因渠道开启后,自然量可能就掉了非常多。 3,自归因渠道怎么会和自然量扯上关系呢? 因为本身渠道量和自然量本身就可能存在重叠,而自归因渠道通常是大渠道,重叠概率更大,并且谷歌又因为有商店量,重叠的更严重。当然类似twitter的自归因渠道虽然也最终占到了不少自然量,然而渠道又本身比较小,影响不大(比例上可就不好说了)。 非自归因渠道同样也会存在重叠,但是我们投放表现上明显了感觉重叠不会这么严重(玩劫持和大点击或者一些其他抢归因的另说),也可能本身这些量他来源曝光和自然量用户覆盖的重合度低。 (下面这一段本来想删掉的,但是还是留下) 再阴谋论一些,自归因渠道太强势,可能还是”我说你点了你就是点了,我说你是什么时候点的,就是什么时候点的“,以往用三方的归因方式,大家都至少是要去点一下三方给的点击链接,不管是直接点击还是先到商店后再补充一次点击的方式,还是直接玩点击劫持,大点击作弊等方式,大家都是点了三方的链接,由三方来确定谁最后点的广告,把新增算给谁。 现在可好,我(自归因渠道)说哪些用户点击了广告,我说哪些安装是我贡献的,至少我可以把某一批安装了的用户直接通知三方,这个用户在XX时间点了我的广告,你拿这个点击时间再去算最后一次归因吧。 在这个逻辑里面,我(自归因渠道)是不是可以多给你一些点击的数据呢,我是不是也可以把点击时间给往后点放呢。这里,假设用户其实”点“了自归因渠道的广告,然后没安装,再去主动搜索了商店进行下载,我就能把”点击信息“给三方去做归因了,总归什么都听我的,自然量不占白不占。 (当然,我们要相信这些自归因渠道他没有这么玩,是吧?万一遇到一个有心人,真的去记录各种原始数据,给验证一番) 4,除了能占到更多量,自归因渠道还能获得什么? 客户的全部转化数据,包含安装以及后续event等,这个创建精准广告用户标签的最核心数据。类似Facebook广告平台的最大优势就是用户人群精准,虽然他是社交平台,有你的各类兴趣标签等等,但是其实这些其实其中的一部分标签数据,FB卖广告最重要的数据是大家都把转化数据回传给了FB,他可以根据你的安装历史,消费历史建立一个更加精准的广告人群标签,知道你有几个女朋友,看什么书可猜不出来你喜欢玩什么游戏,这些都是靠你以前玩过的游戏找相似出来的,直接推竞品的转化率才是最高的。 广告精准了,广告平台才能用最少的曝光数据,产生最多的转化数据,这样CPM价格才卖的起来,另一方面精准的广告推送,也能减少用户被打扰,想想一个秃子要是天天刷到护发素的广告得多闹心不是? 5,我是广告主,自归因渠道会对我有什么影响? 主要影响肯定就是”多花钱“了,当然也不一定真会多花钱,广告平台精准能让你降低买量成本,只是各家都各种抢占归因后重复计费,最终估计你也省不下来。 不过其实单纯”多花钱“,其实都不是我们最担忧的了,最担忧的就是我上一个文章中介绍到的类似TikTok ads这种,他多收钱了我勉强可以忍忍,但是我真怕他回头把我自己的生意都做了。 6,为什么渠道都热衷于要开始搞自归因? 主要原因肯定是多赚钱,多占一些归因直接抢到更多预算,多收集数据提高自己广告平台精准度,CPM嗖嗖涨...基本百利无一害(有也顶多就是调研里面那帮嘴硬说不投了的,没准本身占比小) 关键是如果别家都自归因了,我(渠道)不搞我就是大傻*啊,我不搞我的转化就被别人抢走了也解释不清。吃力推广了转化不少但是不算给我,客户一脸嫌弃说垃圾渠道。 自归因之后哪怕三方上数据不理想也可以解释其实自己不差,都是被别家抢走了归因导致三方数据少,不做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7,都改成自归因了,广告主投放的时候怎么评估各个渠道效果? 其实基本上也就还只是能基于三方数据做个对比判断,但是我们自己也要在整体的投入产出上有估算,各个渠道你们抢来抢去的,那我干脆就直接算这个产品的总投入和总回收估算总共能投多少钱进去,然后再根据三方数据的大致数据给各个渠道分预算。但是,要自己清楚自己的产品情况,来决定适当调整各个渠道的分配比例,不同的产品在不同渠道的表现有差异,适当允许某些渠道贵一点,总体能覆盖到的人群会最大化。 举个例子: 工具类产品,尤其是某些本身自然量可能会巨大的(需求大),搜索大的那种必备工具(我不点名了),他本身会有巨大的商店搜索量和相似推荐量,当然这部分已经被Google开发成了广告位(Google自己说的),那大量用户会从这里产生转化,算到了广告里面,自然量的占比就会下去,所以你可能要考虑到底投多少钱去这个渠道才合算。投少了,可能就刚好把原来自然量的部分吃掉了,总量没上去,投多了又可能贵的没法看,找到一个平衡点用最合适的预算撬动最大化的转化(自然量+买量)就比较合算了,要注意这里花钱买量也是能覆盖到商店的这些位置,又好又多的,把别人的自然量截胡。找到合适点后是不是可以考虑都把预算放到Google,还是应该允许FB的价格更高点去覆盖一部分”新鲜“的用户,也许他们才是你真实的增量。要是严谨一点其实是可以算出来的。我记得我还有过文章做过简单的估算,根据停掉推广后的自然量曲线,再记录加上买量后的自然量+买量的总数可以评估出来真实的买量价格(多出来的部分和总消耗计算)。 8,到底谁家自归因技术最强(能拿到最多的量) 我可不敢说,还是你们说吧.... 难得写到这么多字,点个分享吧。 出海流量玄学研究中心,不定期分享信息流广告优化师投放技巧,主要内容为海外facebook,google,TikTok ads广告投放技巧分享,欢迎大家关注,分享内容,也欢迎大家分享更多关于游戏出海,跨境电商广告投放技巧。 如果有投放专业领域需要咨询,请加知识星球提问,个人微信不答疑 长按图片加知识星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DLZ123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版权为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
网站运营至今,离不开小伙伴们的支持。 为了给小伙伴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和资源的对接,特地开通了独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运营大神,不时会分享一些运营技巧,更有一些资源收藏爱好者不时分享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料。
现在可以扫码进群,备注【加群】。 ( 群完全免费,不广告不卖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