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写出一篇观点清晰,逻辑严谨的3000字深度内容?村上春树如何完成一部长篇小说?我们来祛魅一下。
最近阅读了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面提到他完成一部长篇小说的流程,自己要先写4遍,然后才拿给别人阅读。第一遍是灵感与框架:当已经酝酿好一个主题后,就作为一个工匠坐在书桌前,村上给自己的规定是每天写10页稿纸,每页400字,也就是要写4000字。日复一日不多不少,就写10页,如同工厂车间一样,直到写完。很多人会觉得这一遍写完就已经是天才之作,只要校对修改即可发表。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第一遍写出来几乎是一部垃圾,逻辑不严谨,结构有矛盾,人物关系不明确。我称之为这是将最初的灵感发展出来,仅仅是个小说的框架。第二遍勉强算是A copy:第一稿完成后休息一周,然后进入第一轮修改,这是一次彻底的改写,将前后矛盾,时间顺序,人物关系等等不合理的地方一一修改,改成一个合情合理,前后连贯的故事,大段的删除,大段的扩写,时不时添加一些小插曲,这个过程要一到两个月。我觉得这勉强算是一个故事,还不太具备文学性。第三遍进入B copy:这是第二次修改,也是从头到尾大刀阔斧的整体修改,但更加着眼于细节,比如加入一些细致的风景描写,整合对话的语气,加入更多的文学闲笔,开始更明显的显现出文学性。第四遍是调色:最后一遍修改,以全局视角做一次修正,像是组装完一台机器后的螺丝松松紧紧,就是文学上的音律与节奏,伟大的小说必须注重节奏。哪些地方紧张一些,哪些地方需要更松弛,在整体与细节中做好平衡。做完以上工作再沉淀一两个月,才会拿给他的妻子作为第一个读者来通读原稿,然后村上的妻子会提出建议,村上会再做修改。妻子满意后再拿给出版社编辑阅读,还会有修改意见。最终才面见大众读者。这是一位无限接近诺贝尔文学奖,持续不间断写作40多年的职业小说家的工作流程。而他的作息是每天早起写作,每天坚持跑步的枯燥生活。按照村上这个流程,我想哪怕第一遍写的再垃圾,完成这个写作过程后,最后呈现出来的不一定是天才之作,但一定是个优秀的小说。《巴黎评论》采访了20世纪到现在几乎所有的伟大作家,通常会有一个固定问题是:您惯常的写作作息是怎样的?包括海明威、马尔克斯、石黑一雄、村上春树等不同时期的伟大作家们,回答都出奇的一致——通常在早晨写作。加西亚.马尔克斯:没有非凡的纪律却可以写一本极有价值的书,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加西亚.马尔克斯:海明威写过一件事让我感到印象极为深刻,那就是写作之于他就像拳击。他关心他的健康和幸福。福克纳有酒鬼的名声,但是在他的每一篇访谈中他都说,醉酒时哪怕要写出一个句子都是不可能的。海明威也这样说过。糟糕的读者问过我,我写某些作品时是否吸毒,但这证明他们对文学和毒品都一无所知。要成为一个好作家,你得在写作的每一个时刻都保持绝对的清醒,而且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我非常反对有关写作的那种罗曼蒂克观念,那种观念坚持认为,写作的行为是一种牺牲,经济状况或情绪状态越是糟糕,写作就越好。我认为,你得要处在一种非常好的情绪和身体状态当中。对我来说,文学创作需要良好的健康,而“迷惘的一代”懂得这一点,他们是热爱生活的人。如果在6年前读到这些,我几乎不会相信,或者觉得村上是个非常无趣的作家。但在过去6年我成为一个职业写作者,每周写作1-3篇3000字深度内容,且得保证其观点言之有物,逻辑清晰严密的结构化思考。现在我越来越理解这些伟大作家的写作流程,这是职业与业余的差别。职业与业余的差别不是天才与平庸,而是纪律与流程。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的写作流程与方法,我是如何将品牌案例总结成方法的。第一步拿到资料,最好是找到品牌方,拿到一个项目前前后后的资料,搞清楚作品背后的逻辑,从背景到目标,从策略到内容,从传播到结果,在想象中将项目自己做一遍。这个过程中最好是可以与项目操盘手做一次深度沟通。第二步思考选题观点,这个案例中有哪些可取之处,能给行业带来哪些启发,核心亮点基本可以作为观点。第三步写作内容框架,到现在开始呈现结构,一个核心观点,一个策略观念,一个执行的方法,几个分论点,最后做总结,大概800-1000字作为内容框架结构。到这一步像是把一个建筑的承重结构搭建出来了。第四步写作初稿内容,接下来开始把框架变成文章,大概3000-4000字内容,有现象引入,有策略观念,有案例执行方法,数据与效果都一一呈现出来,最重要的仍然是结构方法的清晰可见。第五步开始进入修改过程,第一遍修改是观点结构的理顺,更清晰的表述,案例的删改,无用废话的删除,将总字数控制在3000字左右。第六步进入预览排版,让内容进入阅读场景。读者是在微信公众号界面的手机端阅读,那么就要在现场进行排版,句子与段落的长度,长短句的节奏,重点的加粗等等,让内容在阅读现场呈现出节奏感。第七步校对全文,我经常写错别字,这一遍就是要一字一句的读,找出错别字,改写语气不顺的句子。六年多以来我几乎是按照这个流程来写作,很多时候修改的次数要更多,一篇文章有时会自己先读五六遍才定稿。正是这样的工作方式,让我在阅读村上春树的写作过程时得到了巨大的共鸣。一是祛魅,经常会有朋友羡慕我,觉得我可以全世界游牧,在任何地方工作。实则完全不是,写作是比较枯燥孤独的重脑力劳动,我必须在熟悉的环境中投身其中,才能将细如游丝的线索梳理成坚硬的观点。二是我想谈论职业与业余的差别。当然会有天才的创作者,随手就是惊艳的作品,但如果没有非凡的纪律,创作就不可能持续。职业的创作者可持续的秘诀是——聪明人下笨功夫。你看村上春树的小说写作流程,几乎像是流水线的工匠,最初的想法创意需要天才的灵感,接下来就是落地执行,要在一页页空白稿纸上描绘出丰满细致的故事,这几乎就是工匠的工作。虽然,在当代写作已经成为一份古老而传统的工作,阅读者也寥寥无几。但我想不止写作,所有可持续的创作,包括画画、编曲、拍电影、短视频,要成为职业选手,都应该遵循严苛的工作纪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写给所有正在创作或即将创作的朋友们。致敬所有以创作为职业的朋友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