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品牌,都在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内卷。


品牌在做消费者画像时,都会说一二线城市,20-35岁,受过高等教育,追求品质生活等等,几乎无一例外。


做营销策略时,也基本瞄准“北上广”年轻人与高知人群,为他们塑造某种向往的生活。


而各大内容平台的主流用户,基本也集中在北上广年轻人群中,都是自上而下的北上广精英先用,最后慢慢扩散到小镇县城。


北上广很重要,但当品牌在北上广知名度与消费人群饱和后,不是持续内卷,而是跳出来,看看中国广阔的二三四线城市,繁星般的小镇与县城,或许会发现新蓝海。


今天谈谈,在“北上广”之外如何进行品牌扩张?


以下、Enjoy:


破圈、下沉、非舆论人群


首先我们理解清楚,“北上广”之外都是谁?他们之于品牌的价值与角色是什么?


在此容许我粗暴的将消费者分成两个部分:


一是以“北上广”年轻人为代表的“舆论人群”。二是广阔的三四线城市,小镇与县城的“非舆论人群”。


所谓舆论人群,即活跃于各大社交平台,更有意愿在社交媒体发声与分享的人,他们在一定意义上是掌握社交话语权的消费者。


如果总结这部分人的地理分布,可能80%都在北上广深几座一线城市的数十个办公商圈的写字楼中,大概几千万人的规模。


这是最具舆论价值,也是最难搞定的一批人,所有品牌都在极力讨好这批人,在这批人中内卷,希望他们更多创造品牌口碑,形成社交舆论,为品牌进行消费者背书。


我非常认同这部分消费者的价值,但问题在于,很多品牌在这一战场的战事已经完成,但仍沉醉于此,持续内卷,这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


比如很多新消费品牌,在北上广白领圈层知名度非常饱和,出了一线城市无人知晓,这变得非常割裂。


所以对于很多品牌来说,一线城市之外,仍有广阔的新蓝海。


首先在策略意识上转变,思考如何跳出舆论人群,破圈非舆论人群。然后思考怎样触达,怎样影响这群人。


前几年流行过一阵下沉市场,但我想表达的其实就是普通人,普通青年,普通市民,普通的小镇青年或中年,他们也是要消费的。甚至可以武断的说,这些普通人才是大众品牌的消费基本盘,他们或许不发声,但他们在消费。


触达这些普通人,要么是线下渠道的扩张,像小米在全国开上万家小米之家,像vivo、OPPO的渠道遍布县城小镇,这是一种策略,但这将会是极大的成本消耗,且不一定会有正向收益,这对很多品牌来说,是巨大的冒险,更多则选择通过线上渠道扩张。


再看线上的诸多社交与商业平台,其生长都是自上而下的,北上广年轻人与精英先用,然后再慢慢扩张到低线城市与普通人。


要么是10亿用户规模级别的平台,可以包揽所有大众,其他大多平台的主流用户,仍然是一线城市年轻人为主,所以作为消费品牌通过线上破圈大众,影响更多普通人,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谈谈,怎样通过线上渠道,跳出“北上广”,探索新蓝海。


快手电商,社交流量另一极


快手生态在内容平台中是特殊的存在,它是自下而上生长。


一开始先在三四线城市扩张,积累了足够规模的用户后,破圈北上广,因此也形成了独特的内容生态,成为互联网社交流量的另一极。


快手电商作为快手生态的核心商业板块,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有些品牌快速融入获得更多新消费者,也有一些品牌仍在观望中,或者以常规逻辑去做,似乎成效欠佳。



上周快手电商刚刚召开引力大会,进一步阐述“新市井电商”的含义,向B端行业普及快手电商的商业价值与角色。


品牌端应该如何理解快手电商生态,我以个人视角,谈谈我对“新市井电商”的理解,怎样更高效的进入快手,塑造自身品牌,扩张销售渠道?我们展开讲讲:


新用户,品牌增长新蓝海


首先是用户构成,主流用户没有特别集中北上广,而是与整体中国人口在不同城市的分布占比一致。


如果快手与其他平台横向对比,用户重合度比较低。


引力大会上快手电商KA品牌运营负责人张一鹏讲到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有一个美妆品牌在快手平台获取的购买用户,与他们在其他平台获取到的用户重合度只有4%,这意味着这个品牌即便在其他平台卖的很好,在快手也能获得96%的新用户。


快手对于很多品牌,都是新用户与新增长,是完善数字化品牌的重要拼图。


一个完整品牌,要学会用不同的互联网平台达成不同的品牌目的。比如在这里做话题,在那里口碑种草,在传统电商做渠道,也要经营快手电商寻找新用户。


舆论人群是品牌的门面,但广阔的非舆论人群,则是品牌消费金字塔的底座。


新策略,以销售立品牌


通常,我们做大多营销都是先“品”后“效”,以实现品效合一,但在快手或许有不同的逻辑。


用户结构不同,社交关系不同,在快手大家更多的关注“人”本身,构建起线上的泛熟人社会。相比关注内容本身的陌生人契约社会,快手形成了独特的社交生态。


快手在新市井商业中提出了“信任电商”的概念,基于对人的信任,从而产生成交。


切换到品牌视角,我个人认为应该直接卖货,通过对人与品牌的信任产生复购,并逐渐形成品牌认知。


知名新消费品牌“认养一头牛”,关注我的大概都知道这是个牛奶品牌,但随便到二三线城市的大街上问,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是牛奶品牌。


他们去年入驻快手电商,6个月的销售额做到了6000万,日销最高也破百万,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认养一头牛在快手的知名度并不高,与传统渠道的用户重合度也很低,但现在他们做到了40%以上的复购率。现在仍在快速增长中,未来也将成为重要的电商渠道之一。


引力大会还讲了一个有意思的品牌人格化案例,半亩花田品牌在快手电商的经营策略,老板娘亲自下场直播,塑造老板娘形象,建立人与人的直接沟通,而非品牌logo与消费者的沟通,这更有助于建立信任。


当然,品牌人格化沟通并不一定由老板亲自下场,可以是产品经理、销售冠军、研发人员等不同的角色,都可以建立人格化沟通,本质上是将主播角色化的过程。


不管是新品牌还是大品牌,快手电商都在为他们提供新增量,而这些新用户,也正重新塑造起消费生态更多元,更完整的品牌。


新渠道,成为消费基本盘


设想一个朴素的道理,如果是大众品牌,消费者分布与城市人口分布一定是基本一致的。


如果要成为数亿人都使用的品牌,就不应该只将消费者画像固化在一线城市、本科学历、品质白领这些词。


应该跳出来看看广泛分布在三四五线城市,小镇与县城的普通人,他们才是大众品牌的消费基本盘。


扩张线下渠道非常烧钱且不一定能盈利,对于新消费品牌或者国际大牌不一定是首选。那么大众品牌要跳出“北上广”,在线上的快手基本成为首选。


像海天味业、iQOO手机等大品牌,纷纷入局快手,在我看来这些品牌的消费基本盘,本身就来自“非舆论人群”的普通消费者,那么快手电商则成为沟通这些用户的新渠道。


而对于新消费品牌或者国际大品牌,快手电商的价值更明显,就是绝对的扩张,原本你的消费者只聚焦在一线城市年轻人,现在有机会直接触达三四线城市年轻人,沟通小镇与县城青年,消费者规模得到了最直接的扩张。


快手电商提出“大搞品牌”战略,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入驻快手,并在消费者规模上获得了快速增长。


而在未来,快手电商也将会成为更多品牌的常态化销售渠道。


总结一下


现在上海疫情仍在持续,北京多地开始居家办公,很多新消费品牌有一半以上的消费者都来自北京上海,此次疫情对很多企业与品牌都是巨大的打击。


在困境中,我更加推崇的是跳出框架思考,到框架外寻找新机会。


今天我们谈的是,除了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品牌还可以有更多的消费者,那些并不活跃于社交网络的人们,或许会成为品牌增长的新蓝海。


为了更便于理解,我们将消费用户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金字塔尖的舆论人群,二是大多数沉默的非舆论人群。


首先理解“舆论人群”是谁,以及对品牌的价值。


我们放到线下环境来看,基本就是北上广深几座一线城市100个以内商圈里一两千万的白领人群,加上其他城市零散的活跃用户,与一些高校大学生群体,构成了当下几乎全部社交媒体的主流活跃用户。


他们是内容输出者,是社交话题发起者,创造社交潮流,在一定意义上,他们掌握社交话语权。


这个群体对于品牌的价值,当然很重要,可以创造内容创造口碑,引导消费等等。但是,这个群体体量太小,并不构成大众品牌的主流消费者。并且,很多品牌已经收获了这部分人群,但仍在重复营销,这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所以今天讲,要跳出舆论人群,与更广泛的非舆论人群沟通。


基于快手这个独特的内容生态,我们总结了几点非舆论人群的特点与沟通策略。


一是泛熟人社会秩序下,信任“人”本身。


大城市是陌生人社会,靠商业契约与独立判断维持社会秩序。而小城市、县城、小镇则是泛熟人社会,人们更信任“人”本身。


所以,当品牌在其他社交平台以内容获取消费者关系时,在快手则是通过“人”本身来建立消费者信任,由于信任某个达人,从而信任品牌,促成成交。


二是通过卖货来树立品牌,获得产品体验,产生复购,形成消费习惯。


通常我们都是先品后效,以内容带动成交。但在泛熟人社会的信任关系中,可以直接先卖货,通过对产品的体验与复购,逐渐形成消费习惯,以及对品牌的认知。


三是建立常态化新渠道,完善品牌框架。


品牌最终要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框架,在不同的平台与渠道,触达不同的消费者,完成相应的品牌目标。


而北上广之外的非舆论人群,成为越来越多品牌的必要渠道,而广泛的普通消费者,也构筑起大众品牌的消费基本盘。


疫情当前,很多品牌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仍要积极应对,主动探索新增量。


以上。



点赞(7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