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选品这件事就是一个概率问题,我们永远不知道搜索引擎喜欢什么样的产品,也很难揣测用户的心意。现在做的所有操作,只不过是为了提高一点最后成功的几率。

你在工作中会发现,偶尔随便选择并上传的一些产品,出词会很好且排名不错,自然相应的搜索流量与转化都会比较好。反而那些精心准备的产品、认真打磨的文案上传上去之后,表现反而是比较拉胯,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今天上午有朋友跟我“诉苦”,说自己认认真真做的网站,不仅关键词出词没几个,更别提什么自然搜索流量了。

说实话碰到这种问题我短时间内也解决不了,毕竟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运营的。比如前期的关键词调研、比如站内的埋词设置,乃至后续的内外链接的部署,等等吧。

但是对于网站的选品,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使用到的策略,一句话总结就是「充分调研、快速测试、批量放大」。

比如我今天看中了 yoga pants 这款产品,现在想去做这款产品的独立站(无所谓是 B 模式还是 C 模式)。

那我紧接着就会去将 yoga pants 这个关键词的变体全部梳理出来,然后一个一个放到搜索引擎上去查询,把所有前三页的结果全部整理出来。当然这个过程中需要去把平台类型网站去掉,然后重复的网站去掉。

这个操作做完后,便会着手去分析这些网站的 Top Page 页面。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内容,给了这些网站绝大部分的流量,然后一个一个记录下来,并初步总结一些其中的优势点。

等有了这些数据后,我基本能在脑子里有一个大概的雏形了,也知道我自己的网站该怎么布局。说实话,一个运营新手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这部分能力的,真的需要不停地实操。

下一步就是布局网站内容并上线网站呗,推送谷歌收录后看看搜索引擎的表现怎么样。

对于 C 端网站,在这个过程中我可能会使用 CPC 广告进行快速验证,看看落地页的转化情况怎么样。然后根据 AB 测试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后续搜索引擎的表现可能不会很好,那慢慢等待看看,毕竟有一个沙盒期。如果后续实在还是表现不怎么样,这个网站我可能就直接放弃了,不打算花精力去拯救了。

而那些数据稳定的网站,我则会考虑去进行规模放大。因为这个品类前期已经实操过一遍,知道数据是怎样的。那有了前期的实操铺垫,这次就「快做快上」,争取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

比如我们年中做了一个品类,上线之后搜索引擎的表现非常好。于是直接在这个品类里又起了十几个站,同一套大发,这些站的表现依旧也很好(如此搜索引擎前几页便有好几个我的站点了)。

其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策略,实操下去便好了。


点赞(9)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