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的作弊方式一直随着流量获取的进化而进化。作弊的难度和要求也会随着收费方式进行变化,作弊难度基本上是CPM<CPC<CPI的,随着用户行为要求由易到难。
海外媒体的流量环境对比国内来说相对单纯,主流媒体Facebook Google这类的本身也会自动进行作弊流量的处理核减,把对应的作弊费用扣除掉,所以通常是一些网盟,SSP,DSP等流量作弊的可能性会更高,需要注意。
常见的作弊方式有以下几种
01
机器人作弊
机器发送虚假流量;通过不断的变换IP,Cookie甚至ID等用户信息来伪装成不同的用户去刷广告;利用爬虫技术访问等方法。这类作弊的成本很低,基本都是靠代码程序来实现的,常用在CPM和CPC收费的情况下比较多。
02
假流量
利用真实设备来进行作弊,比如一个广告位堆多个广告 ,设置不可见的广告位,多次刷广告等,都是利用假流量进行归因作弊。因为流量平台需要在用户点击后发送用户的设备ID给广告主,作弊平台只需要在真实用户安装之前直接发送设备ID,该用户一旦产生注册行为,哪怕真实情况是看到其他平台的广告安装来的,这部分流量都算是作弊平台的,也就是流量劫持。
03
以次充好
这种作弊手段比之前两种都更为高级一点,用劣质流量以次充好,通过诱导雇佣激励等多种方式让大批人员去点击广告,下载APP,访问网页等目标行为。这类不能完全算是虚假流量,毕竟是真实设备和真人用户产生的,人为作弊的成本相对来说会更高一些。
作弊监测
通常来说因为作弊方式的多样化,如果要查,主要还是根据数据异常和用户信息来进行甄别。
01
用户基础信息
可以通过查阅用户的IP,设备ID,用户设备品牌,操作系统版本等情况来进行识别,如果有一个设备在短期内对应很多个IP的话,就需要关注异常了。虽然现在这种作弊很容易识别,现在也仍然有很多下虚假流量可以用过不断更换用户信息来实现信息随机分配,主要是集中于Android系统上,iOS系统伪装成本就更高。
IP也不要只看新用户的,新增用户中的老用户IP占比等数据也需要观察,有些流量也可能进行老用户挟持来满足甲方的指标需求。
02
流量数据表现
主要集中在用户进入产品之前的广告来源环节和安装环节的异常表现。广告的曝光,点击,落地页,落地页点击到下载过程直至首次打开环节,都有可能出现作弊。广告数据的监控也能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比如有点击无曝光,有激活无点击这些作弊明显就能很快知道异常情况;还有些点击率会比平均水平高出很多,也有可能是恶意点击等行为造成的;
还有一个指标也比较关键,点击到激活的时间(CTIT),一般从点击到用户激活的时间每个游戏都有比较常规的时间区间,比如说休闲小游戏,可能十几秒完成是正常的,如果这个时间是1-2秒,那肯定有问题;当然如果太多用户过长的CTIT时间也需要关注。
03
用户行为数据
如果用户的基础信息和流量来源数据表现都没有很明显的问题,可以查一下这批用户的用户行为数据。主要看这批用户的流量留存情况,平均访问时长,用户主要行为路径等各项用户指标。比如用户的广告数据都很正常,但是平均停留时长都不超过3秒,那这批用户基本就是有问题的;或者有些渠道互动率充值率都基本没有数据,也是需要引起关注的。
用户行为数据有很多,不同产品需要查看的重点指标也不尽相同,具体每个公司的情况也不一样,可以根据产品的平均数据去进行对比。有时候一项指标的异常通常不能说明问题,但如果同时后面一连串的行为指标都存在异常情况,就能合理解释是偶然的成分大还是数据作弊的成分大。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成熟的第三方的反作弊工具,根据不同的作弊原理进行数据检测和数据追踪,帮助我们过滤掉虚假流量,有些会根据现有的数据和技术不断的更新反作弊数据库。流量一直是动态的,在保证大多数流量正常的情况下,即使是利用工具也可能会有小部分存疑的流量,这种情况也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清楚自家产品的流量特点和用户行为等情况,能帮我们更加高效的做出合理判断,也是数据分析能力的体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DLZ123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版权为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
网站运营至今,离不开小伙伴们的支持。 为了给小伙伴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和资源的对接,特地开通了独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运营大神,不时会分享一些运营技巧,更有一些资源收藏爱好者不时分享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料。
现在可以扫码进群,备注【加群】。 ( 群完全免费,不广告不卖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