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有时候并不垂青目的性很强的人,它似乎更偏爱坚持做自己的人。- IC实验室馆长
正式做视频号,或者说做短视频创作已经一个月了,简单总结一下。
5月份开始视频号日更,上周收获了第一条爆款视频,数据如下:
播放量240万,转发10W,点赞2W,评论3K。
因为涉及到「防疫」话题,虽然仅是调侃,并没有什么敏感内容,但是视频不到一天时间还是被下架了。
收获这条爆款视频纯属意外。那天下午本来我要带孩子出门活动,我老婆突然给我讲了个段子,是她在一个群里看到别人发的,我感觉挺好玩的。
恰好那天我还没有发视频。本着「持续性」优先的原则,最近我几乎是在日更。一方面让自己形成发视频的肌肉记忆,另一方面也是倒逼自己提高输出的能力。
所以我找出我几天前随手拍的一段视频素材,自己录音,做成视频发了出去。然后就着急出门,还把手机往家里了。发现的时候已经到小区外面了,也懒得回家取了。
大概到晚上8点回到家,打开手机一看,发现已经有20万的播放,两千的点赞,可把我吓坏了,毕竟之前发的视频最高也不过一两千的播放。
敢情我辛辛苦苦搞的创作,都比不上这一条5分钟搞好的视频。然后数据就一路飙升,一直到第二天中午被下架前。
简单说,这条视频是因为蹭了疫情防控的热度,内容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所以被大量转发。
虽然蹭热点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以后还是尽量少碰政策相关的话题,容易触雷炸号,得不偿失。
虽然只是收获了第一条爆款视频,但是趁热打铁做个总结,希望对做短视频的朋友们有帮助。
为什么要做视频?
两年前就想做视频,但是那时候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第二项收入来源。还没开始,就准备了一堆器材,大疆的无人机、手机稳定器、Pocket 2口袋摄像机,结果两年过去了,这几样东西都在吃灰。
真正重新燃起做视频的激情,是因为2022年这波疫情。这次的目的完全变了,突然就感觉人生苦短,应该多尝试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事。
就像Vlog鼻祖Casey Neistat所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7dSXcfVqE
如果生活像一潭死水,我们应该主动搅动它,那就是做那些我们想过,但是从来没有行动起来的事。
创作也是一样,其实创作是每个人的本能,我们和朋友聊天、发朋友圈,都是创作。甚至我认为越社恐的人,反而在网络上创作的欲望会更加强烈,因为更想借助虚拟网络表达自己,以及实现和别人的链接。
所以这次正式开始,不考虑什么变现问题,不考虑什么器材问题,不考虑什么定位问题,先坚持更新100天再说。
就像Casey Neistat在视频里说的「成为一个视频创作者,你只需要一部手机,网络和一个有创意的想法就可以创作」
想清楚为什么开始很重要,因为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你的视频数据会比较惨淡。没有正反馈,挫败感会很强烈。如果你把自己的目标设为粉丝XX万,或者变现XX万,大概率会坚持不下去。
相反,如果你的目的就是尝试一个新技能,体验Vloger这一种生活方式,那你的目标就很容易实现,而粉丝、变现,最终都会是给你的奖励。
所以我暂时没有尝试诸如好物分享、泛知识、书单号这些热门方向,仅仅是凭着兴趣和感觉来做内容。因为视频创作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的话,我不能让它影响我的生活质量。所以目前算是走的生活博主的路线,其实从商业角度来看,这种定位不能说很理想。希望随着不断更新,我会找到自己的内容定位。
创作内容从哪里来?
无论是做视频创作,还是写文章,再或者做播客,难点都是素材。素材从哪里来?我拿俞敏洪老师的公众号文章举个例子。
俞敏洪老师写的文章,虽然都是些日常小事,比如在家读书、陪娃、爬山等等,但是为什么他随便一写就是洋洋洒洒一大篇?
其实主要原因并不是他文笔有多好(当然他文笔的确也很好),而是因为他的观察能力很强。他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物、一景、一事,任何事物都会在他的眼中留下痕迹,能给他带来思考。
我在俞敏洪老师的一篇文章的评论中看到这样一条留言:
热爱生活的人 ,总能在日常生活中打捞出不平凡的意义。
我想这正是我要学习的。我用一个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这种能力,就是「触景生情」的时候,马上把这个「触动」记录下来,不管是用纸笔、用视频,还是用语音。
比如前几天北京要求大家居家办公期间,某天我去跑步,看到跑道上锻炼身体的人很多,有跑步时的、有跳绳的、有滑轮滑的、有跳刘畊宏的,整个跑道就像一个运动场。当时给我的感觉,这是一帮热爱生命,无畏疫情,头脑清醒的人。
我就顺手拍了个视频,边跑边记录了上面的场景。这就是那个爆款视频采用的原始素材。
时间久了,就会有自己的一个庞大的素材库。这也是「卡片笔记写作法」给我的启发,从下到上进行创作,先积累素材,最后再延伸出主题。
另外一个素材来源,就是大众话题,就是我们所说的「热点」。其实蹭热点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就像我们和亲戚朋友聚会,都会聊些当下热门的话题。那内容创作的时候,聊热门话题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不能为了「蹭」而「蹭」,而是应该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对热点有要表达的欲望,以及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只是随大流的蹭,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我也蹭过两个热点,但是视频发出去以后,我还是感觉到多少有点别扭,就是因为犯了上面的错误,强扭的瓜不甜,后来干脆删除了视频。
关于大众话题,李自然老师说过一句话特别好:
大众话题的小众视角
大众话题,受众广。虽然参与的创作者很多,但是可以从自己独特的小众视角去解读这个话题,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如何避免内容同质化?
「自媒体最终沉淀的成果是人,而不是知识。没有IP属性的自媒体,价值天花板非常低。」- 梁将军
这位老哥说地非常对,有IP属性,才能避免同质化,从长远来看才更有价值。IP的核心之一就是「辨识度」,太「正常」的人很难做出爆款作品,因为没有「辨识度」啊。要做一个不太「正常」的人,最起码要满足下面两条才行:第一,真实,装出来的人设很难长久的维持,会很累;第二,有趣,谁不爱给人带来欢乐的人;第三,「有病」,敢于表达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做法。
比如这次上海疫情期间火起来广告博主「不靠谱带娃日记」,就是典型的真实+有趣+「有病」,而他的内容,就符合「大众话题的小众视角」。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生活方式可能大同小异,但是通过以上三点,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独有的表达方式,来避免内容同质化。
未完待续~~~
编不下去了,下周继续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DLZ123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版权为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
网站运营至今,离不开小伙伴们的支持。 为了给小伙伴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和资源的对接,特地开通了独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运营大神,不时会分享一些运营技巧,更有一些资源收藏爱好者不时分享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料。
现在可以扫码进群,备注【加群】。 ( 群完全免费,不广告不卖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