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助农,成为很多品牌与平台正在做的事情。
我对助农营销和公益营销的看法类似,要做实事,要以商业方法可持续解决问题,而不是做秀场,玩怜悯。
大众对中国农产品的普遍认知,还停留在“土特产”层面,原始的、带有泥土、粗糙的才是正宗的。而在营销端的很多助农营销,热衷将老农民放在社交媒体制造奇观,传递原始与自然的土货感,让城市人群更相信是“正宗土特产”。
作为在农村环境成长的营销人,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如果足够“土”才是好的,那为什么很多进口的干净的水果与农产品会更贵?智利的车厘子和澳洲的大龙虾为什么不带着“泥土”进口呢?
所以,我认为应该重新理解中国农特产,作为营销人,应该为中国农特产讲述更现代化与品牌化的故事。
从品牌策略视角,谈谈助农营销以及农特产品牌的理解。
以下、Enjoy:
非标产品标准化,品牌化
先不谈营销策略与卖货方法,先谈大众意识转变。
好的农产品应该是干净、高品质,而不是原始粗糙的“土特产”。
现代农业是高学历高素质的新农人,规模化与现代化生产出来的,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老农民。
意识转变不是靠几个案例,而是持续推动大众认知的转变,而我们作为营销人,在助农营销与传播方案方法上的转变,将推动C端大众对农产品的认知。
希望营销人与各大平台在做助农营销项目时,不要再把老农民放到网上表演,而是讲述更现代化的品牌故事,用高品质的农产品打动消费者,树立中国农产品的新形象。
从营销视角谈三个层面的转变——标准化、现代化、品牌化。
首先谈标准化,去“土”的第一步,我们的生产供给与产品品质,应该是干净标准,稳定供应的,而非原始粗糙的。
在当下中国,但凡有点规模的种植与养殖,都是现代化技术,标准化产品,都不是所谓的“土特产”,是干净高品质的产品。去看看寿光的蔬菜基地,看看宿迁的霸王蟹养殖,看看陕西红富士苹果园,新疆的葡萄园……
其次是现代化,从传播端的助农营销,要讲述更现代与专业的农业故事。
生产供给端的现代化其实已经是事实,更重要的是传播与营销端的现代化。我看到的大多数农助营销,或者农产品卖货的调性,都是原始粗糙的,要给一线市民展示一种自家的,自然的土货感,似乎这样更能促进销售。
这其实更需要转变消费端的意识,消费端对好产品认识的转变,会促进供给端传播方式的转变。这就需要平台品牌与助农企业站出来,倡导更现代化的助农营销。最终改变大众对农产品等于土特产的共识,建立现代化农产品的新共识。
如果大众对中国农产品的认知变成标准化与现代化,也将会是巨大的成功,在此之后,就要向品牌化发展。
农产品品牌化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商业品牌,二是地标品牌。
一种是某个现代农业集团的产品塑造为品牌,是一种路径。但更重要的是地标品牌的塑造,这将普惠更多普通农人。比如宁夏滩羊、宿迁霸王蟹、陕西红富士等等这些地标,都可以成为更现代化与标准化的农业品牌。
营销与传播将农产品品牌化,并不单纯是为了提升溢价,将农产品卖出高价。而是让中国农产品从原始小农的不稳定市场,通过专业标准,体系化运营管理,同时从大众传播层面塑造中国农业品牌的竞争力,甚至是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所以,真的不希望看到老农民举着一筐苹果说自家亲自种的,然后月销几十吨的“土特产”助农营销。
京东助农,打造地标品牌
谈谈案例,我非常高兴能看到不以卖土特产为名的助农营销项目。
京东助农其实一直在做,作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和服务企业,一直秉承的是以实助实的经营理念,不辜负B端商家和C端用户对品牌的双向期待。
今年首次推出“农特产购物节”IP,这个活动让我看到不一样的农业故事,没有展现农民的辛苦与土特产,而是讲述更现代化的农特产故事,展现新农人的现代农业。
我也喜欢这次购物节的主题——不负撒下种子的人,不负拿起筷子的人。
营销策略分两个层面,一是在营销调性与气质上,更现代化与品牌化;二是在传播策略与方法上,以点打面,以实带虚,很规整有效的打法。我们展开讲讲:
更现代的农业故事
同样是一只宿迁霸王蟹,讲老农民的辛苦,还是新农人的自豪?京东选择了后者,我们先看视频。
没有激烈的煽情与特写,黄渤用简单平实的语言介绍宿迁大闸蟹的过往与当下,讲述新农人的专业与技术,以及京东背后的服务。这就是对农民平视的视角沟通,用高品质的产品打动消费者,而不是其他因素。
这整体奠定京东农特产购物节的调性,更现代化的农业故事,更高品质的农特产,以及塑造地标品牌。
京东作为平台方连接者,能做的是为新农人讲述更现代化的品牌故事,以更高品质的服务体系,对一二线城市居民沟通,这是改变大众对农产品刻板印象的重要方式。
如果所有助农营销项目,都以更现代化的沟通方式,相信会产生巨大改变。
单点地标,带动整体IP
再谈谈传播策略,做大众传播,需要掷地有声的具象内容。
在传播策略上采用以点带面,通过单点地标品牌的气质为代表,带动整体IP的影响力。以点带面是非常有效的传播策略,尤其在复杂社交环境下,单点传播塑造出非常具象且清晰的“样板间”,让受众直观看见更加场景化的品牌气质。
选择宿迁霸王蟹作为代表,不像陕西红富士或阳澄湖大闸蟹那样有刻板印象,有一定的陌生感,又能讲出新故事,在故事中带出整体项目希望传达的专业新农人,现代化农业,品牌化地标等信息,让大众对整体项目有感知。
所以,通过单点具象信息,带动整体感受,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具象事件,塑造抽象品牌
再向上到京东品牌视角,这个农特产购物节本身,也服务京东整体品牌。
今年4月份读书日期间,京东推出“问你买书”项目,主题是“不负每一个读书的人,也不负每一个写书的人”。此次农特产购物节的主题则是“不负撒下种子的人,不负拿起筷子的人”。
两次项目都对应京东品牌“不负每一份热爱”的slogan,塑造京东品牌可靠与值得信赖的品牌性格,在我看来还应该加上“高品质”的属性。
我越来越认为,塑造品牌的方式应该是“做事”,在具体事件中体现品牌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以此塑造更扎实的品牌,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赖感。
京东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品牌解决方案,作为平台连接者,通过具体事件与供给端与消费端产生沟通,塑造整体品牌的鲜明性格。
总结与展望:创造新共识
最后总结,改变观念,创造新共识更重要。
过去几年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各大互联网平台都或多或少的参与助农,很多农业生产者也开始进入社交舆论,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旧观念,创造新共识,为中国农特产创造可持续的品牌竞争力。
在大众共识迭代前,首先要改变营销人的观念。
身为营销传播者,我们连接供给端的农业生产者,与消费端的大众,在中间可以为新农人讲更现代化的品牌故事,改变消费端对中国农产品的刻板印象,建立新共识。
简单总结三点:标准化产品,现代化技术,品牌化地标。
标准化与现代化,是在生产供给端的要求,农产品是非标产品,但要向工业化与标准化转变。
这是必然的过程,要实现规模化,进入大市场,一定是从零散小农到专业新农人。更现代化的种养殖技术,生产趋向工业化的标准产品,提供稳定高品质的产品。
在营销端,就是要将这些新的东西讲出来,并且改变大众对好产品的认识。
我们去讲不一样的故事,才能改变消费端对好产品的认知。不是靠天吃饭的原始种植,参差不齐的土货更好,而是新农人用专业技术种植的更干净高品质的产品更好。
品牌至少是稳定可预期的产品,宿迁霸王蟹、宁夏滩羊、陕西红富士等等,这些都已经比较知名,但仍未具备品牌势能。
在生产端进行现代化经营管理,透明可溯源的产品路径,不管在哪一家购买五常大米,买到的都是标准化高品质产品,只认五常不用挑选哪家更好,这可能更像地标品牌。
在消费端的共识上,从“土特产”的刻板印象中走出来,升级到地标产地品牌,更高品质的农产品,在更大的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中具备竞争力
最后展望未来,中国诸多农特产,已经在积极完成现代化种养殖,输出更高品质的标准化产品。而在传播端的助农营销上,需要更多平台企业,更多营销人,以正确的方式,为大众讲述更品牌化的农特产故事。
中国农特产品牌化过程中,需要营销人改变观念,创造新共识
以上。


点赞(10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服务号

订阅号

备注【拉群】

商务洽谈

微信联系站长

发表
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