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营销

奥运营销,连接与分享

在疫情的笼罩下,奥林匹克运动会延期一年后,在东京召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奥运会的意义就是让全世界相聚在一起。”同时将奥林匹克格言更改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增加了“更团结”。如果中国的春晚与美国的超级碗,代表两个最大市场的中心化资源

​大创意,会生长

现在什么内容,可称之为“大创意”?品牌对大创意的核心需求没变,仍然是为品牌营销提供解决方案。但标准在变,那些巧妙的,体量足够大,或全民刷屏的创意,或许不能再称之为大创意了。现在真正的大创意,是

创新品牌“观念”,成为超级IP

改变人们生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技术发明,一种是观念发明。对于品牌营销人来说,能做的是观念创新与发明,新观念塑造新的共识。什么是观念,比如包豪斯之于建筑设计,包豪斯学校没有发明任何新技术,但由于

创造信任公式,获取高效转化

提升传播效率的方式,从扩大流量(人群)范围,到提升内容(产品)品质。应当有个基本共识是:几乎没有免费流量,只有更高效的商业流量。那么问题就变成,如何更好的使用商业流量,假如流量的价格是一样的,流量的效率会降低流量的价格。我通常认为,没有错误的媒介,

平台品牌,内容外循环

产品型品牌与平台型品牌,在营销策略上有巨大差异,方法也完全不同。对于产品型品牌,可乐就是可乐,手机就是手机,卖点与优势都非常清晰,核心是做大曝光传递卖点,一切营销基于产品本身做。但平台是中立的承载者,内容是用户创造的,成为什么调性的品牌,完全看用户创造

新品破圈,以货找人

新品迭代越来越快,这次从消费路径的视角,重新理解新品营销。从线下商场超市,到线上电子商务,产品从发布到消费成交,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路径都在不断缩短,现在已经越来越接近看见即消费,所见即所得。即便

只有坏策略,没有坏流量

在广告营销圈,反对流量成为政治正确。以前流量为王,增长黑客。现在流量成为品牌的对立面,成为美人赠的蒙汗药。在一定程度上,我也反对流量吞噬品牌,如果买流量就能建立品牌,那做营销也太容易了。同理

年货节,流动的新消费

今天是腊月十二,距离春节还有不到20天。每年的中国春节,都是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随之带来的是商品流动,但最本质的是信息与认知的流动。流动,带来信息传播,商业增量。也有很多经典案例,比如2

搜索,成为生活决策入口

之前谈过一个观点——用户口碑反馈,是品牌基本盘。这背后的逻辑是,一个品牌名字下面包含的所有互联网内容,成为“数字化品牌”,构成一个品牌的全部。比如我们搜索“完美日记”这个品牌关键词,所搜索出来

天猫双11,节日共识再扩张

作为营销人,如果你来负责天猫双11的品牌营销,会怎么做?天猫双11已经十三年,知名度与参与度都极度饱和,以及持续破纪录的销售规模。在营销上,大家很知道双11是什么,很难再有惊喜,普通的创意花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