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广告投放出去,优化师是否有想过,为什么有时候各项转化都正常但是花了一段时间就花不出去钱了,是否有人多次看到到了你投放的广告,我们广告的覆盖范围最大是多少这些问题呢。如果你开始研究这个问题,那么就不得不关注以下三个指标:Impressions,Reach,Frequency。
我们在投放Facebook广告的时候会看到广告的Impressions,即广告在屏幕上的展示次数。展示次数是在线营销行业常用的指标,是指广告首次出现在屏幕上的次数。第二个指标Reach,即覆盖人数数据,也就是至少看过一次该广告的人数。这个指标是根据采样数据计算得出的一个估计值。覆盖人数可以衡量在广告系列中有多少人收到过这条广告。第三个指标Frequency展示频率,也就是每个人看到这条广告的平均次数。是用展示次数除以覆盖人数数据得到的,由于覆盖人数是预估值,这个展示频率也是预估值。看完这三个Facebook指标的基本概念,我想大家都会得到一个数据关系:Frequency=Impression/Reach再深入一点去思考,展示频率是用户看到广告的平均次数,也就是说,如果频率过高,同一个用户有可能多次看到你的广告,在不更换广告素材的前提下,用户看到的广告很可能就是相同,通过多次展示我们的广告信息来帮助用户建立意识和回忆,进而刺激点击,这是可行的。但同时,如果展示频率过高会怎样呢?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来说也不难想象,过高的展示频次也会造成用户的信息疲劳,同样的广告看好几次谁都烦,哪怕创意再好,点击率再高,广告的展示频次也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比较好。一般情况下,每个广告的展示频率平均在2左右比较合理,如果广告展示频次高且点击率并不理想,就要考虑调整广告素材或定位。除了看广告频次之外,咱们再看一下展示次数和覆盖人数。之所以有两个指标来衡量广告的覆盖范围在于广告可能多次展示给了同一个人,类似于,商场的宣传单在一天之内多次发给了同一个人,为了区分实际发出去的宣传单数量以及接受到宣传的人数,就需要有两个数据来进行衡量。展示次数直接影响了CPM,也就是千次展示费用,很多优化目标Facebook只允许我们选择为展示次数收费方式,因此关注展示次数就十分必要。尤其在广告初期,广告展示次数是否正常会帮助我们确认这条广告的初期投放是否顺利,有时候广告并没有得到流量,就需要检查一下没有得到流量的原因,到底是平台的数据学习问题还是投放流程上的问题。同时,关注覆盖的人数也很有效的帮助我们确认这条广告到底被多少用户看到了,这个对于提高或者降低广告影响范围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想加大预算,扩大广告的影响范围,那么就需要在广告频次稳定的前提下提高广告的覆盖人数才能达到比较明显的效果。除了提高预算之外,调整受众规模或者投放时间段都可以帮助我们覆盖更多人数,除了这些,也可以尝试直接修改定位以达到更换覆盖人群的效果。再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的广告最大覆盖范围,也就是我们展示次数或者覆盖人数的极限值大概在什么范围。这就需要我们跳出广告账户,以市场的眼光来看一下,目标国家和目标用户的互联网用户数量了。比如说巴林人口143万,互联网用户99%,接近100%(数据来源百度,仅用于举例不保证准确性),那么在目标国家确定的情况下,再怎么调整账户,广告的最大覆盖人口也不会远超过143万的,这就是投放巴林的极限覆盖人数,当然展示次数是有可能超过这个值的,也就是覆盖频率的增加。所以如果我们在一个国家投放了很久,覆盖人数都接近当地的互联网用户数量,且展示次数翻倍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是否继续在该地区投放同类型广告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